据曼彻斯特大学研究人员对智能衣服的描述,智能服装主要包含3种类型的传感器:测心电、肌电的生物传感器、运动传感器,以及温度传感器,它们是智能服装“智能”的根本。事实上,不难看出,这几类传感器与目前其他主流的可穿戴设备相比没有多大差距。
令人纳闷的是,既然智能服装的功能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没有太大差别,又为何会被看作具有最大潜力的可穿戴门类?
业内人士认为,与许多作为附加性配件的可穿戴设备相比,穿智能服装的负担感更低。以智能手环为例,人们必须为手腕增加一个物件才能获得“智能”,这项佩戴多少成为一个负担,还可能影响人们原有的穿戴习惯。但智能服装则不然,它完全有可能做到不增加任何穿戴负担。
此外,就服装产业或者运动产业而言,原本就有非常庞大的用户群体,从既有服装品牌或运动品牌中延伸出一个细分门类非常容易。现成的忠诚用户群,以及品牌影响力,更重要的是现成的分销渠道。相比那些从无到有新建起来的硬件厂商来说,服装企业的传播力度和渗透能力要大得多。
而更直观的原因是,手环也好,手表也罢,与身体的接触面非常有限,而衣服能覆盖到的部位却大很多,从而使传感器的接触点增多,采集测量到的体征数据也更广泛。
为此,更多可穿戴服装被制作出来。GTX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带有GPS定位功能的鞋子,使用者只需将鞋子穿上,就能够实时发送自己的位置信息。对于上了年纪,或者是神志有些模糊的老年人,这款产品有着非常好的实用性。而耐克自动系鞋带的鞋也即将发布。
业内分析,若2014算是智能穿戴设备元年的话,那么,2015年至2016年将迎来智能服装市场的大爆发。
版权所有: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生产行业协会 备案/许可证编号:苏ICP备16049712号
技术支持:科进计算机